《彼得罗夫的流感》影评 张力十足且令人欲罢不能的观影体验!

来源:18号烧烧 时间:2021-12-15 08:44 阅读
一粒70年代的药,不仅治好孩子的病,也可以短暂的回到苏维埃昔日荣光里。雪姑娘的故事又拉回在残酷现实,原来一切繁荣美好的回忆只是曼德拉效应,内核依然是混乱和痛苦。 或许彼得罗夫早就死了,只剩躯体挤上了那辆只有民粹、变态、厌女、神棍的公交汽车。 ps.做了一早上这部电影的梦,混沌且无序。就像也吃了那粒阿司匹林。

无节制的影像漫游,情绪宣泄,在幻想,现实,回忆之间穿梭,人物也逐渐重合,开始分辨不清究竟是谁的历史。东欧国家的电影都带着一些哀愁的色彩,像是对于逝去的时代的一种悼念。导演对于声音的处理和渲染很厉害。和好朋友一起看的,紧紧拥抱了他,开心的一天。

开始压根看不懂在讲什么,看了简介虽然知道是流感的原因让主角致幻,可是进入观影状态之后这就好比听别人讲述他自己做的梦他尽可能地描述他所能Get到的是恐慌、悲伤、兴奋还是什么而我却都Get不到丝毫,能获知的只有琐碎的故事碎片;但是这电影让我感到很神奇的地方是:长镜头下的场景变换真的是一绝,驴唇不对马嘴毫无逻辑衔接的故事剧情看到让我发懵还真有了些许做梦的感觉,看到40分钟左右电影产生的困意使我迷迷糊糊似梦似幻吞咽口水时喉咙的轻微疼痛都让我有种透过屏幕患上流感的错觉,有意思只能说这股困意来的很是时候。 这种类型片子好像是自己第一次接触虽然看不懂但又享受其中。看完整片仿佛自己才是吞下那片产自1977年阿司匹林的人在伏特加的作用下逐渐迷离—梦境与现实交织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短暂的逃离当下的操蛋生活。

还是看的挺麻的 错乱的叙事 中途睡着了好几次 距离上次电影院十戒睡着 已经很久没有睡着这么多次了 /但是又很喜欢 虚拟和现实的交织 超现实部分的处理很惊喜 光影很牛 有几段运镜很好 才能让人处在似梦非梦的状态里 整体这种梦幻感大概是师从老塔 感觉毕导演也这么玩 但是功力不如基里尔。

这样熨贴又癫狂地将幻想照进现实简直令人惊叹!! 流畅跳跃的花式转场、层出不穷的创意、内容一茬接一茬丰富多姿、 视听令人高度享受 (最后3分钟长镜头配着RAP我剪下来循环听了也就几百遍吧)谢列布连尼科夫是怎么办到的??简直是个天才啊!

盛夏的游魂,挣脱了时间枷锁,飞舞在隆冬。但其实那些肆意的闪转和自由都只在表面,过去伤痕的回响仍在反复敲击,把鲜血洒在高烧和狂舞的梦境里。年度观影 No.498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彼得罗夫的流感》2021 不打分,戛纳主竞赛金棕榈奖提名影片 近期最期待的一部,也成为了今年最没看懂的一部。导演如散文式的非线性叙事手法,2个半小时给我的观感就是一场灾难,有点起飞了。

长镜头开始,长镜头结束,片尾曲还调皮的运用了一段嘻哈乐,片头的长镜头要好于片尾的长镜头,起码占了人物众多和调度复杂两个很明显的技术点。导演在技术上真的是没得说,很多场景的转换看的我也是一阵晕头转向,而且又不得不佩服这种奇妙的创意,印象里最绝的就是男主和小说家由现实到虚构再到现实的过渡,一气呵成,大呼过瘾。可问题是,在这种半现实半脑洞的风格里,我完全没理解到导演的主演意图想讲个啥?

以“彼得罗夫”隐喻国家,以“流感”隐喻当下。从满人的公交车开始,到空荡的公交车结束,仿佛观看这部影片就只是乘坐公交到终点站,而后随着说唱行尸的登车再度出发。时空、回忆、幻梦、现实、生死在其中错位与跳跃,情绪化的宣泄与调度,却是一次确切的诊断。P.S. 海报年度最佳,不论内涵与观感都和影片极为切合。

基里尔· 谢列布连尼科夫一如既往的舞台剧气息缭绕下,风琴和伏特加你追我赶的敌托邦狂想曲:色彩美丽,思路飘忽,元素丰富到过载,不断跳tone的连贯节奏连接着没有沙发的图书馆诗会和蹩脚的圣诞聚会。在现实和虚构创作模糊不清的分界处,故事嵌套着它在镜中看见的自己——患上流感的不只是某一个姓彼得罗夫的人(配乐的插曲都挺有意思。

 隐喻多得像直接报身份证号,剪辑牛得像吃了两个诺兰,保持着老毛子一贯的超高艺术审美,但又区别于那种冰冷,本次反倒热闹得像好莱坞搬到了莫斯科,时空交错,借古讽今,平均五分钟反转一次,是那种从你前额叶直接转到后脑勺的意料之外。本届金棕榈居然可以错过这部大神作,真是去你么的政治正确了!!!!!《钛》加《圣母》都比不上这部电影的前三十分钟!

现实荒诞剧,有库斯图里卡的风格。用男主流感的高烧症状,带出来对现实荒诞的嘲讽,再借流感的传染,每个人内心的荒诞意象都被呈现。归纳出一整个社会情绪的混乱。1977年的阿司匹林都比较有效,也是一个明显的嘲讽,说明俄罗斯的现实,人人处于混乱崩溃的边缘。就像这部电影到处都是彩蛋和吐槽,迷宫一般的构成,说起来看完了,实际在说什么其实也是混乱得不行。

导演太会玩弄结构了,看的非常过瘾,剔除了当中的时间,留下空间在其中交替不断。回忆,梦境,现实,想象就宛如一首四重奏。不少镜头语言的使用也非常新颖,学习到了许多太太太棒了,像游走梦境,时而是主体时而是客体,自如的影像藏匿了故事本身。可视文本就是潜文本,不需要将精神的东西物化,因为电影所表现的就是一种游离的精神,持续眩晕的状态。

真实-幻想-长镜头 俄罗斯的电影实验总是做得那么破釜沉舟 几段潜意识的部分还挺有意思的 影片开始还让人惊讶 2021年还要继续拍苏联的伤痕电影么?可接下来在戏仿类型片和个人成长回溯中 “苏联”的部分愈发模糊 跳出了宏大叙事 彼得罗夫的个人体验开始引领观众 正如《盛夏》中处理个人与时代的方式 只是这个个人体验能不能get到 就全凭缘分了 另外发现今年的新片普遍都拍的很长 国际新趋势是150分钟长片起步么?还是变着法儿的想把观众留在电影院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