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八日记》影评 能与当下产生别样回响的疫情电影!

来源:18号六姨 时间:2021-12-11 10:34 阅读
轻盈、灵动,尽管倒叙的结构和自反的嵌套作为一种技法已然不再新鲜,但刚好就是通过这些招式,戈麦斯在超越剧作本身的位面上捕捉到了疫情与隔离带来的时空倒错感,此时何时彼时何时,此处何处彼处何处,演员与角色也同样地分不清此与彼,而这正是疫情加诸我们更为深刻的影响。

party上面大片的色光伴随迷幻的音乐,像一场放肆的梦,倒叙回溯隔离的日子,剧组的一段长假,人们工作、争论到无所事事,理直气壮的懒散安闲起来,胶片质感像是另一场似曾相识的梦,叙事不再重要,大量的留白可以去享受甚至一起发呆,我们开始注视自然,融合或延伸。3.5,个人比较喜欢。

回溯时间,返还日常,在这逆时中发现,虚构与现实,都存在着某种因果,刻意重塑已违背了自然规则,只好以创作意识主导下的碎片化的随性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本质上还是在荒诞而滑稽的争夺主导权的执念——暂时的心灵宽慰,可贵的是,在一次次转瞬即逝中逐渐形成了对生活的再次适应。

无需甄别-被封锁的即是最浪漫轻盈的一环。窗口接连室内与室外,风不再是吹拂而过,而是生成于各处,闪着异色光彩的同时描摹着摄影机的形状。于是时态问题不过是夜晚向自己的问询,借着一点旋律和光影,推敲出每一日的面孔。倒叙回溯,以一个自在放松的状态去表现疫情之下的生活。有被开头的跳舞段落惊喜到。

正序编排可能会更无聊,导演用水果的腐烂慢慢回溯人的情绪和剧组秩序,可能因为我的疫情早期也在乡下度过,那种悠闲自在且隐隐忧虑的状态真是令人怀念。营造了一种非常舒服的氛围,在拍摄停滞的琐碎日常里,倒叙的时间反而显得无关紧要了:疫情把人们从线性的工作/生活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这可能也是摄制组一直到后半部分才出现的原因)。天然的布景和拍摄手法有点让人怀念7、80年代的法国乡村电影。

甜蜜。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关于八月的短暂记忆总是灿烂美好,燥动的气息在人与神秘自然间得到舒缓,言语在这个时刻又怎么不会变得柔和?喜欢这类复古金黄让人感觉懒洋洋的夏日田园影调。疫情封闭期间难得的轻松和恣意啊,那种恍如隔世般的时空疏离感描绘得太到位了。倒叙的有趣形式、流动的色彩与光影,朴实而又自由的拍摄纪录时态创作,时而亲吻、时而追逐、时而跳舞,不需要过多刻意的辞藻去堆叠。让自己处于最放松的姿态进入才是打开它的正确方式 (虽然各种静谧日常看得人快要睡着,但管它呢!无论如何都是可以记忆保存的)。其它很多电影是借疫情这个概念本身去延伸其文本上的可能,而戈麦斯更多的是在探述隔绝环境下浮动的自然心境,一种顶级的视频日记,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珍贵与神秘在私人视点下绽放。另外不用呆在钢筋丛林里隔离也太爽了吧!

自然轻松,以正确正常的心态面对突如其来也可能即将成为常态的生活。不管生活遭到什么外侵,温暖动人的内核都是生活之本。也是电影之本。简单轻盈又有结构巧思。好看的。一部八月的疫情期间拍电影的剧组日记,倒过来叙事其实不太好理解内容,事件的连接是颠倒的,只能从片言碎语中看出电影剧组的彷徨,有时候分不清到底是电影本身的剧组还是电影中拍电影的剧组,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有所松动,22天,以一场派对开始以放同一首歌的派对结束,或许正因为有了疫情,才让人们停下来看看身边细微的事物,细微的生活。

at Moma. 3.5 sure后面变得有趣起来还挺幽默的。但前面也的确挺难熬的,尤其各种各样的彩灯光给我一种人为营造的cheap塑料感。对于时间回溯的gimmick,同pandemic的reveal以及影像自反之间的连接感觉并不那么紧密或有明晰的主题表达,过于随意了。通过倒序的方式将我们从电影的梦幻中拉回被疫情折磨的逼仄现实,随着倒序的继续,又再次让我们体验到现实中的电影时刻。温勃树依然有着非凡魔力,从维克多·艾里斯《光之梦》中继承而来的时间流逝之美在《月八日记》中延续。

有立意,甚至可以说有态度,但我依然不确定这种“漫不经心”的处理效果是否真的有效且完整地表达了核心内容。倒叙和多次聚焦的水果腐烂过程无不在提醒我们新冠疫情给世界和人类之间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过某种程度上导演却选择了泰然自若的面对方式,由衷地赞美了轻松天然的生活面貌,更多去关注人,而不是将事物行为“疫情化”。

像是一本随笔,甚至不是日记。记录到夏天的最后一页,开始倒着翻阅,缓缓回顾。清新、明媚,随意流淌。阳光倾洒,毫不吝啬属于夏天的温度。很舒适的“疫情电影”,在一众同语境的电影中显得格外灵巧、跳脱,恬逸、随性。选取的角度十分难得。影片的胶片质感是我喜欢的,以时间日历为轴的叙事形式让我想起同样发生在八月的《八月处子》,只不过本片弄了一个时间倒序的剪辑。腐烂的水果,倒数的日期,从时间的回溯中,翻阅关于电影最初的模样,最后居然落点到这次疫情,挺意外的。

当别的导演尝试苦大仇深拍疫情时代1.0电影时,戈麦斯已经在探索2.0的可能了。倒叙是把日记一页一页往回翻,是让时光倒流,是将失散的人聚合。腐烂的水果是个坐标,但太明显了反而匠气。第一天在剧组交待防疫信息,莫非也是电影拍摄的一部分,庄周梦蝶。差不多要到2023年才能彻底结束吧 如果我还能活到那时候,我想一个月过成古典主义,一个月过成启蒙时代,一个月过成黑暗中世纪,一个月过成三国演义,一个月过成维多利亚的“秘密”,一个月过成印象派,一个月过成秧歌star,一个月过成新浪潮,一个月过成赛璐璐,一个月过成文艺复兴,一个月过成九四年,一个月过成七里香弥漫大街小巷的时候 必须多出来一个月,我留给爱情。

有趣而可爱…整个设计得挺巧妙,虽是倒叙但却又有起承转合;开始几场戏有点霓虹流离的“梦想家”气息;冲浪后猛然发现这是部贴上“疫情”标签的作品;接下来戏中戏假装正经得讨论下演员/电影本质;最后又在点无厘头的喜剧中首尾呼应的手舞足蹈。

看到结尾甚至想立马再从头看一遍,我的年度最佳电影这是出现了?!!《月八日记》大概是我眼中戈达尔去年IG直播Images in times of Coronavirus题下的最佳解。区别于费拉拉的印象运输(《零和一》根本没有所谓的难懂一说,导演只是将我们既已产生的共性疫情印象集中抽离进行陌生化处理)和Serebrennikov的焦虑传递(《彼得罗夫的流感》本身就是一种病毒),Gomes没有让瘟疫场景侵蚀元电影本身的包容性,反而用闲庭信步的表达形态让影像带人重回浪漫,仿佛一切如昨。这是瘟疫时代电影所能呈现的最温柔的抵抗/不抵抗。

7.3 在倒叙,全局和局部,叙事和时间的关系上与《快乐的结局》有很大的距离,无奈我前几天先看过更聪明的做法了。不过它的聪明之处在于日记本身的属性上,日记作为书写者的回忆记录,其实是存在某种修饰成分的,因此日记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包含了幻想的真实,在这一点,这部电影是我目前见过对日记的最好还原防护服、死水、化石、烂石榴,虽然用了倒序,但却让观众通过出现的元素正向见证了一个封闭与腐化的过程,对时间的注脚在新冠时期也变得令人生疑。元电影的形式解构了那些辐射着阳光的闲散身体后,相机便将视线滑向空间的隐动,一种幽冥式的观看由此建立,片尾字幕提示着我们,镜头之后也一样是正在经历幽闭的身体,而镜头所拍摄到的又究竟是真实的人,还是空间的梦想呢?毕竟在结尾那个扫视剧组的摇镜中,仅仅凭借一阵风,就让人声失了焦。

一开始见到影片译名觉得拗口,今晚才意识到它是倒过来的意思。 什么都可以进入文本进入画面(拍摄痕迹也入镜),这种随意拈取素材的感觉,有点元电影又有点纪录片,和影片的气氛和人物闲舒状态很契合,因此这并不是杂乱无章或真正随意的,而是有设计编排的。倒叙的讲述是一个将整部影片铺满悬念的过程,就像疫情带给我们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一样,疫情时代也是充满悬念的时代。 而编好号数的日子一个个倒着出现,也是意味着疫情让我们所有人以一种新方式感知时间(疫情下国家标定的时间和我们个人被改变的时间),而果实的腐烂、花房的搭建、拍摄的进程、人物的关系变化都是时间的象征和代表。 很喜欢这样有趣独特的疫情电影。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